在 PLC 编程中,“阵列”(可理解为数据组或数组)是处理批量数据(如传感器采集值、设备状态、设定参数等)的高效方式,尤其适用于多工位、多轴控制、数据统计等场景。PLC 的阵列本质是连续地址的软元件集合(如 D 寄存器组、M 继电器组),通过索引访问实现批量操作,相比单个变量处理,能大幅简化程序、提升可维护性。以下从 “应用场景、实现方式、优势与局限” 三个维度展开思考:
阵列的价值在于 **“批量处理同类数据”**,典型场景包括:
多工位数据采集与控制如流水线 10 个工位的温度监测(存储在 D100~D109),通过阵列索引(i=0~9)循环读取每个工位的温度,并统一判断是否超温(D100+i > 50℃)。
多轴运动参数存储6 轴机器人的速度参数(D200~D205)、位置参数(D300~D305),通过阵列索引调用对应轴的参数(如第 3 轴速度 = D200+2)。
历史数据记录与分析周期性存储压力传感器的采样值(如每 100ms 存一次到 D500~D599),形成 100 组历史数据,后续可计算平均值、最大值(遍历数组求和 / 比较)。
状态矩阵管理用二维阵列(如 M100~M199 代表 10×10 的设备状态矩阵)表示不同区域的设备运行状态,通过行索引 + 列索引快速定位异常(如 M100+10× 行 + 列 = ON 表示某位置故障)。
不同品牌 PLC 的阵列实现逻辑一致,但语法和软元件类型略有差异,核心是 “连续地址 + 索引变量”。
三菱通过变址寄存器(V、Z) 实现阵列索引,将基地址与索引相加,访问连续地址中的元素。
例:定义阵列Data[10](D100~D109),通过 V0 索引访问第 i 个元素:
ladder
// 初始化索引i=0(存于D0)
[MOV K0 D0]
// 循环访问Data[i] = D100 + V0(V0=D0的值)
[MOV D0 V0] // 将索引值赋给变址寄存器V0
[ADD D100V0 K1 D100V0] // Data[i] = Data[i] + 1(批量递增)
// 索引自增,直到i=9结束
[INC D0] // D0 = D0 + 1
[CMP D0 K9 M0] // 当D0 > 9时,M0=1
[M0] -> [RST D0] // 重置索引,循环结束
西门子在 TIA Portal 中支持显式数组定义(如Array[1..10] of Int),直接通过数组名 + 索引访问,更贴近高级语言。
例:定义数组data: Array[1..10] of Int;(存储在 DB 块中),批量赋值并求平均值:
stl
// 批量赋值:Data[i] = i×10
L 1 // 索引i=1
_loop:
L #i
L 10
*I
T "DB1".Data[#i] // Data[i] = i×10
L #i
L 1
+I
T #i
L #i
L 10
<=I
JC _loop // i≤10时循环
// 求平均值:sum(Data[1..10]) / 10
L 0
T #sum
L 1
_sumLoop:
L #sum
L "DB1".Data[#i]
+I
T #sum
L #i
L 1
+I
T #i
L #i
L 10
<=I
JC _sumLoop
L #sum
L 10
/I
T #avg // 平均值存于#avg
简化程序结构用循环 + 索引替代重复的单变量操作(如 10 个工位的温度判断,用 1 段循环代替 10 段重复逻辑),减少代码量,降低维护成本。
提升扩展性若工位数量从 10 个增加到 20 个,只需修改数组长度和循环上限,无需重构逻辑(单变量方式需逐个添加新变量和代码)。
便于批量运算支持对数组整体执行统计(求和、平均值、最值)、滤波(滑动平均)、排序等操作,适合数据预处理场景(如传感器信号滤波)。
标准化接口数组可作为功能块(FB)的输入 / 输出参数,实现 “通用逻辑封装”(如一个多轴速度控制 FB,通过数组接收各轴参数)。
地址范围限制三菱 FX5U 的 D 寄存器最大地址为 D32767,数组长度受限于软元件总数;西门子数组长度虽可自定义,但过大可能占用过多内存。
索引越界风险若索引超过数组长度(如访问 Data [11] 但数组仅 10 个元素),可能读写无关地址,导致逻辑错误。
部分小型 PLC 支持有限低端 PLC(如三菱 FX1S)无变址寄存器,需通过间接寻址(如 MOV D0 D100)模拟数组,灵活性较差。
实时性考量超大数组(如 1000 个元素)的循环遍历可能占用较多扫描周期,影响实时控制。
数组命名与注释:明确数组用途(如TempSensorData[1..10]表示 10 个温度传感器数据),避免 “D100、D101” 等无意义命名。
元素类型统一:数组内元素类型需一致(如均为 Int 或 Real),便于批量运算(混合类型需拆分为多个数组)。
结合数据块管理:西门子推荐将数组放在 DB 块中,设置 “优化访问”,提升寻址效率;三菱可将数组基地址与程序注释绑定(如 “D1000 开始为压力数组”)。
测试边界条件:重点测试索引 = 0、索引 = 数组长度、索引超界时的程序行为,避免极端情况出错。
PLC 阵列是 “批量数据处理” 的核心工具,其本质是通过连续地址 + 索引变量实现 “通用逻辑对同类数据的批量操作”。在多工位、多轴、数据统计等场景中,合理使用阵列能显著提升编程效率和程序可维护性,但需注意地址范围、索引边界和实时性等限制。实际应用中,应根据 PLC 型号选择合适的实现方式(变址寄存器或显式数组),并结合工程需求设计数组结构(长度、元素类型、存储位置)。